不良情緒在《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被分成了四類,并且告訴我們這些不良情緒是怎么來的。
第一種叫作過分煩躁。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有沒有過分煩躁的時候,比如說回到家,看到孩子在那兒玩東西,把周圍搞得亂七八糟。此時,你心里一股莫名的怒火就出來了,可能沖孩子大吼一聲說:“回房間去!”或者:“把那兒收拾干凈!”
同樣的情形如果發生在你心情好的時候,孩子在旁邊玩鬧,你就會覺得沒問題。
回憶我們自己小時候,如果被爸爸這樣吼一聲,就會特別驚恐。這就是過分煩躁,它包括緊張、沮喪、惱火、擔憂。
有的人為了參加明天的考試,前一晚上睡不著覺,翻來覆去地難受、別扭,這都是過分的煩躁和擔憂。這種情緒我覺得在我們人生當中,應該不陌生。
大家可以好好想想,自己在什么情況下會出現過分煩躁的情況。到底觸發你煩躁的是上司、下級、配偶,還是孩子,甚至是天氣不好?我發現有時候天氣不好,我的一些微信群里就沒有別的主題了,有人就在里邊一直抱怨天氣。當空氣不透明時,有人心情就不好,這引發的就是過分煩躁。你完全可以放輕松點兒,反正你也改變不了天氣。有人以為這是心靈雞湯,實際上不是,這是一種自救的方法。
第二種叫作過分生氣,就是對他人表示戒備。有一次,我在飛機上遇到一個人。空姐對他說:“先生,麻煩您把這個行李箱放到上邊去。”這個人就突然暴發了,在飛機上大喊:“你一個服務員,還敢要求我!”我判斷了一下,這可能是中度抑郁了。他太容易發怒,生氣來得特別突然。
第三種叫作過分抑郁,就是干什么事都沒精打采、一蹶不振。我們古人講的一個詞叫“得意忘形”,不是現在理解的得意忘形,這個詞在古人那里是很高的境界,就是你把這個含義找到了,外在的形狀其實就變得不太重要了。得魚忘筌也是這個意思。
另外一個詞叫作“失意忘形”,這可是一種要命的狀態。
王陽明有一個有意思的例子。他的一個學生,有一天特別焦慮,因為兒子病了。這時候,王陽明就提醒他:“此時正是修煉時,如果你此時不用功,你平常下的那些功夫是干什么用的?在你心亂如麻的時候,最考驗的就是你日常的修煉是否有效。這時候,你應該好好把你日常的修煉拿出來,看一看你的內心能不能安定自得了。”
第四種叫過分內疚,就是覺得一切事都是因為自己,例如,總在想要不是自己當年做那個事,就不至于這樣。
到底什么是過分?怎么判斷這件事到底是過分,還是不過分?
埃利斯特別有意思,他說什么是過分你自己應該知道,85%的情況下,一個人應該知道自己的這個反應是不是過分。我覺得這樣說是有道理的,如果拿一個準確的心理學量表出來打分確定自己有沒有過分,這個行為就過分了。比如說,你應該能夠知道自己發脾氣這件事是不是對的,你為考試焦慮是不是對的。我有一個親戚,他每次高考之前都緊張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連續考了三年都沒考上。他平常練習的時候,成績都很不錯,但一上考場,就徹底暈了,這就是過分了。
還有15%的情況就是有些人神經比較大條了,他真的自己不知道,要靠別人看出來。當有人提醒你說,你的反應過激的時候,你可以思考一下。當然,如果你真的不同意別人的評價,也可以相信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