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過改革提高建設效益?在此過程中,離不開合理的資金激勵體制,優質的實驗室設備配備,高精尖的人才補給。可以發現,“雙一流”建設切實迎合高校目前需求之重,或是政府部門,或是高校科研,都以此為建設焦點,在資金、設備、人才支持形成立體的投入。在優化學校整體規劃布局、全面提升運行保障能力方面成效顯著。
“雙一流”資金部署日益清晰
各校紛紛根據學校建設實際進行規劃,“雙一流”建設的資金部署日益清晰。2016年以來,多省政府在“雙一流”建設中都投入巨大的精力與成本。山東財政部50億元支持省內高校改革;河北投資25億專項基金;吉林投資15億元建設“雙一流”。
無獨有偶,為促進四川省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近日,四川省財政下達2017年四川高校“雙一流”建設資金2億元,主要用于學科平臺建設等方面。而全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公布后,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預計每年投入17億元左右,“十三五”期間累計將投入85億元。與此同時,北上廣三個城市引領經濟建設最前端,教育改革當然也不遜色,均紛紛投入50億左右用于學科建設、科學研究、產學研合作建設等。
實驗室儀器設備支撐至關重要
當前,實驗設備資源所存在著的“孤島”現象和“碎片化”現象,建設一流實驗室,實驗設備開發的工作一定要加強。從長遠來看,進行重大科技創新,都需要自主研發實驗裝置和儀器設備。一流實驗室也一定要自主研制開發,在購買一些必要的現有設備基礎上,獨立研制開發一些符合自己需要的、具有特色的實驗設備,為產出一流科研成果奠定基礎。這是創建一流大學不可缺少的過程。
以大連理工大學為例,學校就針對儀器設備開發,已經提出了對大型儀器設備進行一次開發和二次開發的要求,專門設立了儀器設備的開發基金,每年支持二三十項的設備開發立項。這些實驗設備為獲得一流成果提供了條件。
高精尖人才是建設之根本動力
人才戰略是根本,要大膽探索突破,創新理念、創新制度、創新舉措,真正做到擇天下英才而用之,努力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新路。人才戰略的實施一定要落實到具體政策的突破上,并根據新形勢新要求不斷調整踐行方案。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更多優秀青年人才,這才是“雙一流”建設的根本目的。
“雙一流”建設為所有高校和學科創設科學發展與理性競爭的寬廣空間,用新的思維、新的制度提升高校辦學與人才培養質量,從而不斷增強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國際競爭力,將為我國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提供穩定、有力的人才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