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百年,環保千秋。環保建設工程的重要性怎么夸大都不為過。進入8月份以來,一批新的環保標準法規又陸續發布,足見我國治理環境的決心和行動。
眾所周知,為滿足環境保護工作對標準的需求,《國家環境保護標準“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環境保護部將全力推動約900項環保標準制修訂工作。同時,將發布約800項環保標準。
具體來看,包括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標準約100項,環境監測類標準約400項,環境基礎類標準和管理規范類標準約300 項,支持環境管理重點工作。
為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標準體系,立足實際的地方環保標準接踵而至,更好地推動地方的環境保護工作。陜西省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河北省印發超低排放標準意見稿;京津冀首個統一強制環保標準公布;山西落實污染物排放限值標準。
無獨有偶。近日,生態環境部先后發布了4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公告,批準《環境空氣 氟化物的測定 濾膜采樣/氟離子選擇電極法》、《環境空氣氣態污染物(SO2、NO2、O3、CO)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和《環境空氣顆粒物(PM10和PM2.5)連續自動監測系統運行和質控技術規范》、《環境空氣 苯并[a]芘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等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顯然,隨著新環保法、生態環境監測網絡等法規政策陸續出臺,以及相關環境排放標準的不斷提升,我國環境治理紅線逐漸趨近。引進標準化方法,對環保建設工作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
某種程度而言,新出臺的四項國家環保標準會促進環保設備的升級改造。同時,將會給環保市場,特別是大氣污染治理市場創造新的投資機會,也將會帶來環保治理設備的研發升級,推動民族環保企業自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