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主要經濟體都著力振興實體經濟。處于制造業金字塔頂端的美、德分別提出了“再工業化”“工業4.0”等戰略,作為追趕者的我們也在向 “中國智造”大步邁進。面對全球產業鏈的整體快速升級,原本在中高端處于優勢地位、過舒服日子的日本制造,遭遇前有虎狼、后有追兵的“夾擊”,卻缺乏鞏固 自身地位的振興規劃、管理創新和人才儲備,不少領域的高性價比不復存在,利潤空間被大幅擠壓,甚至經營舉步維艱。從去年上半年外資收購日企資產創下9年來 新高,就可窺一斑。一些老牌企業透支信譽,偷梁換柱,也算是做困獸斗了。
談及日本制造的丑聞,并非幸災樂禍,而是警醒中國制造面臨同樣 的超越與反超越困境。與日本相同,中國經濟也創造了長期高速發展的奇跡,并在上一次產業轉移中通過后發優勢,建立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在不少領域實現了從跟 跑到并跑。然而,當前主要發達經濟體正采取減稅等政策促進制造業回流,更多新興經濟體也在利用勞動力低成本等優勢吸納制造業投資。雙重擠壓下,全球產業鏈 中低端的并跑者越來越多,生存空間越來越窄,中國制造的傳統競爭力正在越來越弱。唯有向產業鏈的中高端挺進,從并跑者變為領跑者,并不斷反超越,才能活得 更好。
領跑不易,領跑者既要有超越的爆發力,也要有反超越的耐力。此次爆出丑聞的日本制造,恰恰就輸在了耐力上。培養領跑的耐力,依賴 要素投入換不來,躺在功勞簿上耍假把式行不通,只能靠持續創新的真功夫。持續創新,不僅包含微觀企業經營中的技術攻關、產品推新、管理突破,也有賴于宏觀 營商環境上的思維轉變與制度創新。兩者相輔相成,內外共融,才能使中國制造從鋪攤子、拼數量的舊模式中跳出來,為邁門檻、上臺階攢足勁。
領跑雖難,但超越與反超越,是挑戰,也是機遇。歷史證明,每一次科技和產業革命都會推動全球產業再分工,掌握核心競爭力的經濟體將成為新的世界經濟中 心。反觀中國制造,2016年,最能衡量核心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和授權量,占全部專利的比重分別不到40%和20%。關鍵領域核 心技術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實質性改變,這既證實了我們超越與反超越的能力仍不足,也意味著施展拳腳的天地還很大。
實際上,中國制造已在 跑道上啟動加速跑。“放管服”改革為其填平高速增長期所掩蓋的效率洼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其補足粗放發展期被忽視的質量短板,超過1.5億各類知識和技 能人才為其武裝智慧大腦,還有逾13億同胞吶喊助威。在這場新產業革命的馬拉松中,我們祝愿中國制造沖出重圍、持續超越。